深圳市南山区数字经济产业协会
Shenzhen Nanshan Digital Economy Industry Association
01
新加坡崛起:中企出海的“黄金跳板”
税收优势:新加坡对海外收入实施免税政策,极大吸引了跨国资本的涌入。
东盟影响力:以新加坡为基点,企业能够轻松触达潜力巨大的东南亚和南亚市场。
科技与人才:政府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国际化高端人才。
02
香港与新加坡:中国企业出海的第一站选择
政治稳定性:新加坡的政治环境相对更为稳定,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投资保障。而香港近年来受地缘政治波动的影响较大,政治稳定性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税收优惠:新加坡的税收政策对海外收入实施免税政策,而香港的税收政策虽然也相对优惠,但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新加坡具有吸引力。
市场潜力:新加坡作为东盟的门户,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潜力。而香港虽然也具备连接内地和全球市场的优势,但在东南亚市场的辐射力上可能稍逊一筹。
人才储备:新加坡的国际化人才储备相对更为丰富,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领域。而香港虽然也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但在某些特定领域可能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03
新加坡转口贸易与东南亚制造的完美融合
“前店后厂”模式:企业在新加坡设立管理中心和研发中心,而将生产基地布局在越南或印尼等成本较低的国家。
供应链协同:新加坡的金融和物流服务为东南亚生产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了贸易便利化和资金流动。
04
青山钢铁的新加坡“全球供应链棋局”
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成立贸易公司,负责全球镍矿采购和不锈钢销售。
转口贸易避壁垒:利用新加坡的转口贸易优势,规避欧美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税。
印尼制造基地:依托印尼丰富的镍资源建设产业园,生产低成本原材料,并通过新加坡销往全球市场。
05
从“单兵作战”到“舰队出海”
新加坡中企协会长谭志勇指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应像“舰队”一样协同作战,由“航母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紧随其后。例如,新加坡淡马锡通过投资海外产业园,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体出海,形成了生态闭环。
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属地化深耕:积极融入当地文化,雇佣本地员工,提升企业的本地化运营能力。
科技赋能:利用远程医疗、建筑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突破人力资源的限制,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长期主义:品牌建设需要时间和耐心,企业应坚持长期主义,注重品牌价值的积累和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