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数字经济产业协会
Shenzhen Nanshan Digital Economy Industry Association
近日,枢途科技登上CCTV五一机器人特别节目,在深圳光明区2000亩玉米地的实景作业中,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旗下系列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破解农业效率生产难题。这场“人机协作”的田野实践,不仅让记者秒变“采摘能手”,更标志着枢途科技在具身智能数据革命与农业场景落地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CCTV五一机器人特别节目 · 你好新拍档
田间地头:具身智能的“最佳练兵场”
复杂的农田环境中依然能有稳定出色的表现,枢途机器人是如何做到的?枢途科技创始人卓羽表示:“农业环境的非标性历来是个技术难题,传统的机器人采用逻辑函数进行机器人控制,这使得机器人无法应对意料之外的非标情况。” 枢途团队洞察到农业场景痛点,使用自研具身模型进行机器人控制,充分发挥具身模型的泛化性优势,解决农业复杂地形、复杂光照、复杂环境的挑战。
枢途科技创始人卓羽
采摘工人对智能采摘小车的评价
数据筑基:多样场景淬炼具身大模型
具身智能的使命不是替代人,而是去做人所不愿意做的工作。农业场景的工作累、晒、苦,目前农业平均劳动力年龄在53岁以上,未来几年可能面对严重的劳动力断层。枢途致力于以优秀的具身智能大脑让机器人“下地干活”,打造新质生产力,填补劳动力的不足。
农业的复杂性对于传统算法来说是技术挑战,但却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训练场”:以水果识别为例,当已成熟的果实被叶片遮挡时,传统CV算法因缺乏上下文推理能力极易漏检,而搭载枢途百舸大模型的采摘机器人却能结合作物生长规律、茎叶朝向等隐含信息,像经验丰富的农民一样“猜”出果实位置。这种具备高泛化性的识别能力不仅能在当下就解决问题,而且会积累起大量宝贵的真实场景的数据,进一步大幅提升具身模型的能力。
枢途百舸大模型准确识别被遮挡果实
在机器人的每一次工作中,触觉反馈、视觉信息与地形数据交织成多维感知网络;每一次避障绕行、抓取采摘的动作结果,都通过实时指标形成闭环反馈,实现模型自迭代、自进化。从数据采集到能力沉淀,从单点突破到泛化复用,枢途正以农业为原点,构建起“场景落地-更多数据-更强模型-更多场景”的增长飞轮。从在田地里摘好一个苹果,到在工厂里拧好一颗螺丝钉,再到在家庭里抓好一个玻璃杯,持续发展进化。
从田野到城市:具身智能的星辰大海
就在五一假期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考察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国家对具身智能行业的重视与支持不言而喻。迎着国策东风,枢途科技正以“数据+场景”双轮驱动,践行“让天下没有难用的机器人”的初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大模型生态社区
如今枢途在农业领域的布局,已成功覆盖北京、广东、云南、山东等地多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机器采摘。随着国家具身智能产业政策的落地,枢途正将技术版图延伸至智慧城市、工业园区等场景,让机器人走入更多需要他们的地方。在政策与技术的共振中,枢途愿与全球伙伴共建具身智能生态,让人机协作的温暖光芒,照亮每一个需要被守护的劳动角落。